您的位置: 首页» 医院动态

统计学院卓梦华捐献造血干细胞 传递爱心正能量

作者:  来源:统计学院分团委  发布日期:2016-05-06
55日上午,统计学院12级数理统计班卓梦华同学在海军总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,帮助了一名白血病病人。校医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艳华、统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田瑜到医院探望了卓梦华同学。当老师们问起她害不害怕时,卓梦华说:“没什么好怕的,能救人一命,是我的幸运。”
 
卓梦华自2012年入校以来,每年都会积极参加我校的献血活动,她说每年需要输血的病人那么多,她做的只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。不仅如此,充满爱心的她还加入了学校的音画梦想社,定期去打工子弟学校教孩子们唱歌、画画,给孩子们带去关心和欢乐。
在大一的时候,她偶然间看到红十字会到学校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,乐于助人的她毫不犹豫的就填写了捐赠书并留下了血样。当问起她为什么如此果断时,她回答我们:“我认为每一位白血病人都渴望找到合适的配型并得到救治。虽然,找到合适配型的机率很低,但我愿意让这个机率再增加一点点。如果有人能够因为我再次获得健康,那是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。”
中国现有近百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,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大约只有1/4001/10万,甚至是1/100万,建立大容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。而用1/10万的希望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命,这就是为什么造血干细胞捐献被称为幸福加幸运的善举。
直到今年,卓梦华才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她的骨髓与一位病人的骨髓可以配型成功。得知消息的卓梦华第一反应是吃惊,因为这距离她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经过去了三年多。她很开心自己可以救一位病人,却也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合格。随后,卓梦华接到了体检通知,只要体检过关,她就可以捐献骨髓了。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她的决定。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,老师们见到她时,她的两只手臂上插着针管,躺在床上等待机器从她体内采集造血干细胞。医生称,人体的骨髓储备能力很强,就如同献血一样,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是人体储备的很少一部分,并且捐献后能够很快再生,最多两三周就能恢复正常。
就是这样一位懂事勇敢的湖北女孩,因为担心父母耽误工作不愿父母来京陪她捐献造血干细胞。她的热心与坚强感染了身边所有的人,传递了正能量。。
“在我国,有近百万的血液病患者,50%以上是儿童。他们中的大多数本可以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治疗方法获得新生,却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渐渐丧失希望。而你、我、我们只要留下8毫升的血样,勇敢地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,就能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,将他们拉回生的世界中来!”

据了解,卓梦华是丰台区在校在读大学生第一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者,是丰台区第7例、北京市第248、全国第56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去年4月,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郝筱萌,成为第一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。